项目展示
联系我们
400 998 9063
您的位置:首页>>项目展示>>行家推荐>>项目详情行家推荐

珐琅彩开光人物纹赏瓶 价格面议

珐琅彩开光人物纹赏瓶   价格面议

     珐琅彩绘采用的画珐的制作技法起源于15世纪中叶,其地区在于欧洲的比利时、法国、荷兰三国交界的佛朗德斯。15世纪末,法国中西部的里摩居,以其制作内填珐琅工艺为基础,发展成画珐琅的重镇,一开始制作以宗教为主题的器物,后来逐渐制做成装饰性的工艺品。

 

 

    康熙十九年,朝廷在紫禁城内武英殿附近设置珐琅作,主要生产铜胎掐丝珐琅和錾胎珐琅。而珐琅真正大量进入中国的时间则是康熙二十二年,当时清政府收复台湾,后废除海禁,西洋制品便开始涌入,而珐琅也因此进入中国,进入中国的第一站便是广州。当时是由来华的传教士带入广州,并进贡内廷。而这些舶来的画珐琅器以它精细的彩绘技法和华丽的装饰风格,深受皇宫贵族和广州地方官员和土庶的喜爱。由于当时欧洲传教士通过私信渠道得知,康熙皇帝对这种洋玩意也很感兴趣,并力图使中国的珐琅工匠掌握这门技术,于是便在广州和北京内设有工厂,工匠分别在两地试烧画珐琅,经过大约10年的时间,成功地烧制出了我国的金属胎画珐琅器。

 

 

 

45644

 

     此件器物白瓷胎,釉质纯净细腻无瑕,造型古朴舒展,胎釉坚密温润,器表老气自然。八面开光,用珐琅彩料设色作地采用油画技法,主体纹饰为开光珐琅彩西洋人物及牡丹花卉纹饰,绘画形神兼备,色彩亮丽古雅,层次错落分明。此壶底部镌有款识“乾隆年制”。其工艺十分独特,应为此时期的特殊器物,充分反映出乾隆时期高超的制瓷工艺水平。极具收藏与欣赏价值。

 

 

     珐琅彩瓷器的前身是景泰蓝,也就是所谓的“画珐琅”。雍正初年时珐琅彩绘变化不大,构图仍是呆板的对称,但写生画开始多了起来,有了些活力,背景地仍是胭脂红、黄、蓝、白等色。到了雍正中期,“院画”的工笔画在整个社会流行开来,很得雍正皇帝的赏识。绘画题材多为寓意深刻的芙蓉鸳鸯、灵芝水仙、锦鸡牡丹等,更有各种山水楼阁画面,极为淡雅清丽。

 

 

    这些年,康熙、雍正、乾隆的珐琅彩瓷器在拍卖商场上连续创下了天价。部分藏家也随之把目光盯在了康、雍、乾,清三代期间的珐琅彩瓷。珐琅彩瓷是瓷器中的极品,是我国制瓷技术开展到清代康熙、雍正、乾隆顶峰期间的产品,因为存世稀少近几年拍卖价不断飙升。

 

丰富艺术生活,传递艺术价值!如果您对此件瓷器感兴趣,欢迎联系我们